六个关键词读懂河南济源市场监管局2022年成绩单

发布时间:2023-04-01 浏览:1142

本网讯(赵亚新)2022年,河南省济源示范区市场监管局孜孜以求促发展,绵绵用力强监管,步步为营推改革,切切在心保安全,久久为功抓党建,以超常行动和硬核举措,担当履职、争先创优,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卓有成效。

关键词1:突破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全省领先,坚持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三管齐下”,市场主体逆势增长,开办企业“1100”模式(一网通办、一次办结、零费用、零跑腿)、“济速优办”营商品牌在全省叫响。全年新设市场主体27645户,同比增长112.31%,市场主体总量101710户,同比增长22.87%,首次突破10万户大关,省委书记楼阳生在全省“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总结会议上提出表扬,在示范区“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总结会议上做典型发言,获济源示范区管委会通令嘉奖。查办的“4.15特大生产销售假药案”,案值200余万元,假药销售涉及13个省、市、自治区,列入公安部督办案件,实现大案要案零的突破。

关键词2:唯一

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全省首家建立地市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知识产权数字确权认证中心,全省率先开展商标品牌指导站抖音直播,与国家知识产权局郑州商标审查协作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商标体检”案例入选全国商标品牌建设优秀案例(全省唯一)、省委深化改革四季度“红榜”(济源唯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月度十大典型案例(济源唯一),受到示范区主要领导批示表扬。

关键词3:协作

工作格局全面形成,推动济源示范区成立或调整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食品安全、质量强市、标准、双打、打击传销、饮品产业发展等领导小组以及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无照查处联席会议等20余个议事协调机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监管、企业主责、社会共治”的“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的格局更加健全。跨省跨市联合作战,与山西晋城、洛阳等地市场监管局签署跨区域监管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晋冀鲁豫四省跨地区知识产权执法维权保护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联合监管新格局。

关键词4:守护

坚决落实“四个最严”,压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严厉打击“两品一械”违法行为,开展超期未检、电梯质量安全提升、“黑气瓶”整治巩固提升、燃气安全“百日行动”等专项行动,强化生产许可获证企业监管、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品一特”安全形势稳中向好,没有发生质量安全事件。消费维权持续稳步提升,12315热线受理咨询、投诉、举报10025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81.98万元,ODR消费纠纷在线解决企业达75家,无理由退货承诺实体店达133家。政银合作持续深化,组织银企对接12次,18家企业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3.53亿元(同比增长200%),9家企业获省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奖补62万元,为企业减免检验费用100余万元,帮助企业增信心、解难题、渡难关。

关键词5:智能

96333接市民电话3433通,处置电梯故障596起,解救被困人员687人,救援人员到达现场、现场实施救援平均用时均远低于国家规定时间。284家学校食堂100%“互联网+明厨亮灶”,建成济源食安智慧指挥中心,334家药品销售单位和8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入驻“码上放心”药品追溯平台,在全省率先实现34家充装单位安全追溯信息化全覆盖。大力推进电子数据取证在执法办案中的应用,如今,电子取证室已在数起涉老案件及传销案件中崭露头角,在关键证据的取得上实现了突破。

关键词6:成长

示范区党工委委员会议、管委会常务会议10多次研究市场监管工作,6次在呈报的市场主体形势分析等材料上批示肯定,20余次在省政府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工作会和全省市场监管工作会议、登记注册工作会暨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部署会、反垄断暨打击侵权假冒工作会议、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会议以及示范区“党群连心工程”推进会、“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总结大会等重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荣获全国节约型机关、省政府食品安全考核优秀和示范区目标绩效考核先进单位等30余项荣誉。系统内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大提升活动,组织“市场监管课堂”20余期,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涌现出一个个“执法办案能手”、“先进个人”,一批批优秀案件和典型案例打造起了“济源样板”,带动整体执法效能提升。

2023年,河南省济源示范区市场监管局将坚持以“构建一个市场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两个环境,加强法治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三个监管,保障食品、药品、重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四大安全,狠抓营商环境争先进位、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质量强市建设、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标准济源建设五大中心工作”为着力点,推动济源市场监管工作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1:营商环境

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作为“一号工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争取全国统一市场主体身份码试点,开办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和市场监管三项指标评价争先进位,市场活力创造力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增量提质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并走在全省前列,持续为济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关键词2:提质增效

开展质量强市提质增效、知识产权提质增效、标准济源提速提标和“美豫名品”2023培育四大行动,积极争创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和先进制造业质量管理体系提升示范区,开展制造业、服务业质量提升行动,争取发明专利万人拥有量达到7件以上,商标注册总量突破1万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突破4亿元,加大“美豫名品”品牌培育力度,争取更多济源品牌进入“美豫名品”序列。

关键词3:基础设施

实施计量强基、检验检测提质、质量认证增信工程,新建三相电能表检定装置、数字压力表等4项计量标准装置,强化粮食收购、医疗卫生、贸易结算等民生领域计量监管,开展检验检测促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行动、促进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保障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和创建国家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行动,引导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有机产品、绿色产品认证以及产品、服务高端品质认证。

关键词4:公平竞争

抓好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创新公平竞争审查实施机制,健全第三方评估、常态化抽查督查等制度,聚焦公用事业、医药等重点领域,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坚决制止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垄断行为。研究制定平台企业主体责任清单,规范发展平台经济。

关键词5:优质消费

以建材、成品油、涉疫物资、农资、机动车及零部件等为重点,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虚假宣传、计量器具违法作弊、食品非法添加等行为,进一步拓宽网络直播带货、传销直销、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违法等领域案源,突出查办一批大案要案,强化行刑衔接,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释放震慑效果。

关键词6:安全底线

压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开展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系列专项行动,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分别新建、提升1家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展药械化监测和抽检工作,守住药械化安全底线。开展燃气压力管道、燃气气瓶、电梯、超期未检特种设备等专项整治,守住特种设备安全底线。开展食品相关产品、危化品、水泥、化肥等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守住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底线。